在拉萨看了点映。一部献礼片,讲述(jiǎng shù)了为祖国民族工作做出卓越贡献的(de)藏地老党员天宝(桑吉悦希)的(de)成长故事。标题展示了桑吉悦希汉语(hàn yǔ)名字“天宝”的来源,“桑吉”是“佛祖”的(de)意思,“悦希”是“宝贝”的意思,连起来(qǐ lái)就是“佛祖宝贝”,毛主席哈哈一笑,说你(nǐ)这个名字有趣呀,在汉语里有(yǒu)个成语跟你的名字是一个(yí gè)意思(毛主席学养之深),叫“物华天宝”,那我(wǒ)给你取个汉语名字,就叫“天宝(tiān bǎo)”吧。桑吉说,汉语里有“天”这个姓(xìng)吗?毛主席说,当然有了,你看(kàn)“天老爷”不就姓天吗?
近年来献礼片(xiàn lǐ piàn)简直是多如牛🐮毛,但有质量的很少(hěn shǎo),有质量的少数民族视角的献礼片更(gèng)少。藏族献礼片带有政治历史特殊性和(hé)藏文化独特性的优势,值得在献礼片(xiàn lǐ piàn)中占有一席可看之地。《天宝》就是(jiù shì)一个很好的尝试,但个人认为(rèn wéi)进步空间还是很大的。评论有三(sān)部分:不足、优点和电影🎬中提及的(de)具有独特风味的藏族谚语。
(评论仅(jǐn)代表个人观点)
一、不足
故事比较松散,对桑吉悦(duì sāng jí yuè)希加入红军、加入共产党动机的刻画(kè huà)不够充分,导致其旁白也浮于表层(biǎo céng)。桑吉因为寺庙“扎巴”的身份不能杀生(shā shēng),和川军作战时面对战友被杀(shā)也一度将枪拿起又放下(fàng xià),可以看出直到在红军待过近(jìn)一年的此时还是没有放下对佛家(fó jiā)不杀生的执念,可这场仗打(dǎ)完,直接就进入桑吉认为“共产党就是(jiù shì)佛”是大慈大悲的,所以提交了入党(rù dǎng)申请书📖的情节,那桑吉是否想清为了守护(shǒu hù)战友、为了解放西藏农奴而拿枪(qiāng)是值得的而放下对不杀生(shā shēng)的执念,却没有交代清楚。
人物形象也(yě)很单薄,通过他人之口我们得知桑吉能(sāng jí néng)记背、有悟性,是入党的好苗子(miáo zi),但并没有通过充足的故事情节来(lái)展现。延安会师后情节就越来越快,宛若(wǎn ruò)个人写真视频。桑吉为什么得到党的(de)重用,得到重用之后都做了什么(shén me)工作,没有展现,反而是被用烂(làn)的情节:红军打的欠条党答应(dā yìng)归还,老百姓却将欠条全烧掉;天宝(tiān bǎo)在纪念碑下回望家乡,等等。
阿姐将(jiāng)敌人引上悬崖牺牲这个情节,太(tài)老套了,太尴尬了,让人在(zài)阿姐说出“我引他们向崖上走(zǒu)”之后,就在心中狂呼不要啊。另外(lìng wài),阿姐的牺牲对桑吉的影响到底有(yǒu)多大呢?在阿姐说自己想要(xiǎng yào)加入红军时,桑吉觉得自己是“扎巴(zhā bā)”不能杀生所以才犹豫,阿姐牺牲后(hòu),桑吉虽然加入了红军,结果还是不(bù)杀生不拿抢。那桑吉是想明白还是(hái shì)没想明白呢?阿姐之死到底(dào dǐ)打开了桑吉多少心房?这些老套的(de)情节安排和不完整刻画的心理(xīn lǐ)动机模糊了电影🎬传递的重心,导致(dǎo zhì)可能既没有刻画好人物形象,也没(méi)借主角的人物形象展现好党在藏区(cáng qū)的艰苦奋斗。
二、优点
西藏文化本身带有(dài yǒu)无穷的魅力,是怎么挖掘都不够的(de)。无论是影片开始的配乐,还是苍茫雪山(xuě shān)草🌱原或寺庙的取景,都有无穷的(wú qióng de)韵味。小桑吉和阿爸的互相照顾,阿爸死后(sǐ hòu)小桑吉在草🌱原上的痛哭,数十年后(hòu)回到西藏和阿妈的重逢都非常(fēi cháng)感人。
还有一个情节,桑吉跟红军过(guò)草🌱地时和战马陷入沼泽中,马儿(mǎ ér)前一次嘶鸣唤来了救援,后一次(yī cì)嘶鸣随远方大部队的冲锋号留下(liú xià)了死亡的余音。濒死时战马通红(tōng hóng)的眼睛中落下了泪,这个童话般(tóng huà bān)奇幻的情节放在内地当下任何一部(yī bù)战争片献礼片抒情片中,都是一种对(duì)现实严肃性的亵渎(马的泪腺在(zài)鼻腔里,流泪只会从鼻腔流;此处(cǐ chù)马儿的流泪本身也是人的(de)革命精神的转移),但放在这部影片(yǐng piàn)中就会得到包容。桑吉在流水旁(páng)将石片举起亲吻💋又贴近心脏,是(shì)对大地苍原敬畏的仪式,是同(tóng)自然感同一心的最淳朴忠厚(zhōng hòu)的爱💗,也是天人合一、万物有灵观念(guān niàn)在藏文化中溶于血🩸液般自然而然(zì rán ér rán)的流淌。因此马儿落泪的情节,在(zài)藏地电影🎬中,在真正将万物(wàn wù)视为友灵的藏文化里就拥有(yōng yǒu)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并且唤起所有人的(de)共鸣的能力。因此马儿落泪就不是(bú shì)单调的烘托红色革命情怀的献礼(xiàn lǐ)式展开,让人觉得奇葩可笑,反而(fǎn ér)能在万物有灵的悲悯情怀中(zhōng)体现出桑吉所说的“中国共产党是大慈大悲的(de)”,其解放全人类的精神使命堪比“普度众生(pǔ dù zhòng shēng)”的佛光,具有在更高哲学意义(yì yì)上的肯定性价值。
三、记录的藏族(zàng zú)谚语
1.脚走的路是手修的(de) 福报的路是心修的 雄鹰的(de)翅膀是飞出来的
这句谚语非常(fēi cháng)有感触。在影片开头,桑吉父亲去世(qù shì),自己饱受压迫劳役之苦决定去神圣(shén shèng)之地布达拉朝圣的时候,从小看着他(tā)长大的住持(忘记住持在藏族文化(wén huà)中怎么称呼了)对他说的(de)是“脚走的路是手修的(de),福报的路是心修的”,引领桑吉(sāng jí)潜心修行,找到心安之地。而在桑吉(sāng jí)成为红军将要北上离开马尔康时,住持(zhù chí)重复了“脚走的路是手修(shǒu xiū)的”,但将第二句改为了“雄鹰的(de)翅膀是飞出来的”。我并不(bù)熟谙佛教文化,但能够体会出一种从向(xiàng)内寻求到向外谋取的转变(zhuǎn biàn)。都是要寻求幸福,但寻求之(zhī)路早已不同。这是桑吉命运之路的(de)转变,也是中国共产党用外化的实践(shí jiàn)得普度众生之道的,对藏传佛教的一种(yī zhǒng)求同存异的认可和回答吧。 2.想办法(bàn fǎ) 冰雪也能点着 3.要知雪山高低 你(nǐ)就得爬上去 要知朋友好坏 就得(dé)长期相处 4.因 在很早很早以前 果 在(zài)很久很久以后 5.云再高 也在太阳(tài yáng)底下 月亮再亮 也照不干牛🐮粪
